一路求学一路奋斗!薪火在东蘑菇app官方下载: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的终极指南!薪火在东北大学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推出“教育强国,有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之“青年说·传承篇”系列,挖掘高校里的红色记忆,展现青年师生的时代担当。今天,跟教育小微通过1个微视频和1个故事,共同回顾东北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的挺膺担当——
“凡国有可庆之事,
弟当为文告我;
国有可痛可耻之事,
弟亦当为文告我……”
这是年仅29岁的
东北大学学生
辽东抗日义勇军英雄苗可秀
在被日军杀害前
写给友人信中的一句话
九一八事变后
苗可秀、张希尧、张金辉、宋黎等
一批东北大学学生投笔从戎
参加义勇军
到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
辽西、辽东、平西等地
开展武装抗日救亡斗争
“打回老家去”
“读书不忘救国”的铿锵誓言
激荡着流亡路上
每一个东北大学学子的心
1934年2月
在苗可秀的主持下
“少年铁血军”成立
苗可秀任铁血军总司令
并亲自创作了铁血军四首歌词
其中一首名为
《团结义勇军军歌》
极大鼓舞了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
面对连战连胜的“少年铁血军”
日寇不得不派重兵围剿
1935年6月
苗可秀不幸落入敌人魔掌
他于狱中留下绝笔
为儿子起名“抗生”
誓言用牺牲兑换希望
同年7月
苗可秀惨遭杀害
年仅29岁
1933年2月
辽吉黑热后援会会长
兼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
朱庆澜等组成慰问团
从上海出发赴东北和热河慰问
当时,聂耳也在慰问团中
经东北大学学生、
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军事部的联络副官高鹏介绍
聂耳听到
由锦州黑山的高鹏振
在组建“镇北军”时
创作的《义勇军誓词歌》
受到了启发
完成了电影《风云儿女》
配乐的“进行曲”
最后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苗可秀牺牲半年后
1935年的寒冬
东大师生再次挺身而出
12月9日
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
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
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
涌上北平街头
投入一二·九运动
并起到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从建校之初
东北大学师生中
先后涌现出近80位
为中华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
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
如今
步入东北大学“一二·九”园
一座伫立在花园中央的古铜色群雕
吸引人们的目光
时至今日,东大学子
投身义勇军的故事
仍然在校园回响
一二·九运动的精神
仍在东北大学校园里
赓续传承
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也伴随着那令人振奋的旋律
走进一代代年轻东大人的心里
青年说
我们正在做的是模块化的小型智能农机。东大的抗战“薪火”曾经照亮过抗战年代的坎坷路,现在这束光落到我们肩上,变成智能农机在黑土地上划出的精准痕迹,放进让土地多产粮食的每一个小细节里,用科技让“手里有粮”更有底气。传承先辈精神、跟上时代脚步,这是我的报国追求。(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谷泽稆盛”团队负责人吕智锋)
每一次讲述里,我更懂前辈们抗日救亡的分量。作为宣讲员,我们坚持“每周一学”,让史料说话,感动于先辈们在浴血奋战中依旧坚守教育信仰;我们组织“集体备课”,在打磨稿件中,励志以我们的声音,将东大师生的家国担当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学习报国”青年宣讲团成员王溪曼)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指出,东北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把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作为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打造爱国荣校主题“大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师生血脉中流淌,让报国理想在时代奋进中传承。(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