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details

By :春种秋收 23

鸭的生长适温控制

首先,雏鸭在出壳后绒毛短,不具备较强的御寒能力,外界温度较低时,会导致雏鸭因体温过低死亡。因此,在雏鸭的饲养环境的温度要稍高一些,适宜的温度为30度左右。随着雏鸭的日龄增加,可适当的递减饲养环境的温度,等到了3周龄后的雏鸭,雏鸭已具备一些御寒能力,此时的温度若在15度左右,则要考虑人工保温。育雏时期的温度一定要稳定,不宜忽高忽低,每天温度的变化不宜超过两度。供给适宜的育雏温度,是培育雏鸭最主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只要温度适宜,雏鸭体热消耗少,用于生长发育的营养相对增加,雏鸭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其次,肉用型雏鸭的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比同期蛋鸭所需温度高4~6℃。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区、季节和雏鸭体质健壮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温度。例如,在寒冷地区或冬季,夜里或阴雨天气,只要温度达不到上述介绍的适宜温度,就需继续供暖,以避免因温度忽高忽低而引起鸭子感冒,甚至继发疫病;在炎热的夏季若温度超过育雏温度,要注意防暑降温。

再次,雏鸭对温度的适应可以通过观察雏鸭的行为来判断。如果雏鸭三五成群的静卧,进行有规律的进食、饮水,则代表温度适应;而如果表现为缩颈耸翅、互相堆挤,并且发出吱吱的尖叫,则代表温度过高或过低,需要进行调整。雏鸭御寒能力弱,育雏开始温度为28~30℃,以后随雏鸭年龄增加,室温可逐渐下降,一般到25~30日龄时,室温降到18℃为止。

除了温度控制,湿度、饲养密度、卫生、消毒等也是养殖鸭子需要注意的方面。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饲养密度大会导致鸭子拥挤,湿度变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为鸭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总之,鸭的生长适温控制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养殖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温度控制方法,确保鸭子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你可能也喜欢